农历八月初三,恰逢灶王诞,古人称八月为“酉月”,因其对应地支酉,故而得名。仲秋时节,秋老虎虽余威未减,但秋意渐显,雷鸣暴雨频繁。此时节气逐渐过渡至白露,象征着秋凉的临近。古人云:“八月秋高,月圆人安”,酉月的宁静与肃穆,亦在此时展现。
中秋节为八月十五,又称团圆节。月圆之夜,秋高气爽,象征团圆。此时月光如银,清辉洒满人间。古人“望月怀远”,敬仰天象,祭祀月神,寄托对团聚的期盼与思念。中秋的起源,正源于对月亮的崇拜与敬畏,映照着古人的虔诚心意。
月亮与太阳,阴阳相交,主宰自然之道,古人对此倍感敬畏。“月盈则亏,日升则落”,人们无法解释其间规律,遂以祭祀表达敬意。灶王诞与仲秋时节相连,古人祈求家宅平安,盼秋成冬藏,正如“祈福安康,顺天而行”之意。因此,在农村有一句老话说:八月有两忌,“初三女不烧香,十五男不祭拜”,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正值农历八月,有啥禁忌?我们来看看老祖宗咋说的。
仲秋,即农历八月,为秋季之中月,故称“仲秋”。古人云:“仲秋月圆人团圆”,仲秋时节,月亮最为皎洁,象征团圆之意。此时节,民间称之为中秋,十五之夜又称“秋夕、八月节、八月半、月夕、月节”,也因月圆,故有“团圆节”之称。正如《尧典》所述:“宵中星虚,以殷仲秋”,此时节日多姿多彩,寄寓了人们对家国团圆的美好愿望。
在仲秋,民间有许多传统习俗,如“吃月饼、赏月、赏桂、猜灯谜”等,皆围绕着月亮这一象征展开。秋风起,月华如水,人们在皎洁的月光下共享天伦,正应了那句“月圆人团圆”。仲秋之夜,人们仰望星空,追忆古人,感怀时光流转,正是人间至美的时刻。
农历八月初三,乃灶王爷诞辰,世人敬仰此日,祈求家宅平安。灶神为“九天司命东厨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”,掌管饮食,护佑家庭,为民所敬重。此日,家家户户以香火供奉,愿家门常开福气,凶祸尽消。古人云:“灶神在家,福祉安康”,正表人间对灶王之崇敬。
灶王爷,亦称“灶君”、“司命真君”,专司家庭事务,记录善恶,护佑家宅。灶神位居厨中,掌理饮食,赦罪赐福,主宰一家之祸福生死。古谚云:“灶神掌福,百福自来”,灶神庇佑,家道昌盛,福气盈门。每年八月初三,灶王诞日,百姓恭敬祭祀,以求家宅平安无事。
灶王爷每逢腊月廿三升天奏事,除夕返回人间,护佑一家。其宝诰中有云:“位司喉舌,经理庖厨”,此为灶王之职,既掌饮食,又主祸福。民间信仰灶神,由来已久,古有“灶神护家”之说。古人谓:“灶神上天,玉皇授福”,灶神记人善恶,除夕回家,再赐福祉。
灶神信仰始于商周,秦汉以来,灶神列为五祀之一,与门神、井神等共护一方。灶神左右有两侍神,捧“善罐”、“恶罐”,记录人间善恶,年终上天禀报。腊月廿三辞灶日,家家户户敬送灶神,盼其在天庭为家中请命,免灾增福,如“家有灶神,平安福至”之说。
农历八月,祭月为民间重要仪式,亦有祭祀诸神之活动,故此月流传诸多习俗与禁忌。老人说:“初三女不烧香,十五男不祭拜”,此为古人尊重传统、敬畏神灵之举。正所谓“老规矩,祖宗传”,遵循这些习俗,方能保平安、避灾祸。因此,农历八月的两个禁忌,老传统要尊重。
农历八月初三,适逢“灶王诞”,民间素有“初三女不烧香”之说。传闻灶王乃掌管人间烟火饮食的神祇,位高职重,深受百姓敬仰。灶王诞辰这天,女子不得烧香,避嫌敬重,古人有云:“礼数周全,福祉绵延。”
传说灶王成神前乃一风流男子,因贪恋美色致家道败落,后愧于旧情,钻灶口而亡,得成正果。正因其前世风流,故民间有忌,恐灶王再生非分之念,故八月初三,女子不得祭拜。古谚道: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”,此举乃为避祸保安。
灶王为百姓所敬,因其掌理家宅之吉凶祸福,每年岁末,灶王升天向玉帝禀报一家善恶,古有“善罐恶罐,分明记之”之说。家家户户于此日祭祀,祈求来年福祉绵长,正所谓“家有灶神,福至安康。”
古人烧香祭灶,视其为通灵之举,香烟袅袅,犹传心意。然八月初三之日,女子不得烧香,既是为避嫌,又是敬畏之意。古语有云:“避嫌三分,敬神七分”,此为对灶王爷的尊敬与畏惧,以免触犯神威,招来不测之祸。
今日之祭灶,虽不若古时隆重,然传统犹存,民俗未改。八月初三,家家户户仍谨遵古训,男子主祭,女子避嫌,祈求灶王爷保佑家宅平安,祸福安康。正如古人云:“岁岁祭灶,年年吉祥”,此乃民间信仰之长存。
农历八月初三,恰逢“灶王诞”,而八月十五则为祭月之时。古人常言“十五男不祭拜”,此言缘于“男女有别”之传统观念。太阳属阳,象征男子,月亮属阴,象征女子。月中仙子嫦娥乃女性,男子祭拜有失敬重,故古人避嫌而不祭,正所谓“避嫌三分,礼敬为先。”
仲秋时节,处暑已至,秋老虎犹存,雷鸣暴雨交加,正值白露将至之际,自然界气候多变,令人感叹天地之奇。月神传说多姿多彩,嫦娥美貌非常,古人有云“清风明月本无价,近水遥山皆有情”,故此时男子多寄情于赏月,而不涉祭拜之事,以免招来嫌疑。
古俗相传,女子于十五设香案祭月,男人赏月而不祭,既是对月神之敬畏,亦是对传统礼法之遵守。岁月流转,祭月习俗虽有变迁,然尊重自然与神灵之心未改。正如古语所云:“敬神如在,礼存则安。”
总结:农历八月的“初三女不烧香,十五男不祭拜”这两条禁忌,虽于今日看来已少有人遵守,然于古人心中却极为重要,反映出其对礼法的恪守与传统道德的重视。此中道理,亦警示后人:男女有别,当守分寸;尊重礼法,避嫌之事不可轻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