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导航
首页 常识

中美为什么打贸易战(美国到底为什么敢跟中国打贸易战?)

2024-11-18 10:24:00 浏览:100


美国,凭什么敢与中国打贸易战呢?

2018年的时候,中美建交已经过去了近40年,两国关系早已经今非昔比。

2017年,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了5837亿美元,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,而中国则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。

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,中国都应该是美国绝对不能得罪的合作对象。

更别提,截止2017年,美国累计在华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还达到了6.8万家,实际投资额超过了830亿美元。

但,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美国依然掀起了对中国的贸易战。

那么,问题来了:为什么美国敢与中国打这场仗呢?

想要弄清楚这一切,显然我们还要从6年前的那场交锋,开始讲起......

意从何处来

众所周知,中美贸易战并不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贸易冲突,客观来讲,贸易战已经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。

就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和德国,一方是当时最发达的工业国家,一方是较为逊色的后起之秀,双方的发展处在不同的阶段,并且内部又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,经济上会产生冲突并不让人感到意外。

再加上西方特殊的政治体制,政治家掌握国家权力的第一步必须是赢得选举的胜利,而不同的利益集团又会基于自身的利益和立场影响选举结果。

所以,这就使得经济状况可以显著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,而政治决策又同样能深刻改变经济的发展路径。

于是,在1903年,伴随着英国大量政客和工界人士呼吁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,来自英国保守党的约瑟夫·张伯伦最终掀起了英国关税改革运动,由此将英德两国的贸易冲突彻底公开化。

而2018年的美国,恰恰就发生着同样的情况。

随着改革开放后的不断发展,在进入21世纪以后,中国已然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工业大国,凭借着自身的优势,中国商品获得了大量的国际市场,中国也因此获得了“世界工厂”的美誉。

对于普通美国消费者来说,廉价的进口产品自然让他们受益颇深。

但是对于那些美国工人,尤其是只掌握着中低技能的劳工,他们不可避免的就要直面中国进口产品的竞争威胁,所以这一群体必然会极为反感自由贸易。

如果此时有一个政客能够站出来,帮他们说话,那么获得他们的选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
于是,在2016年美国大选,特朗普出人意料的赢得了胜利。

2年后,特朗普以保护就业、公平竞争和国家安全等名义,出台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,由此打响了中美贸易战。

所以,就本质而言,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就是其相关利益集团的诉求体现,他们助推特朗普上台,而特朗普就帮助他们抢夺利益,两者“双赢”。

而后续的拜登政府之所以会继续坚持打贸易战,也是看到了该群体的战斗力,为了不丢失选票,只得将错就错。

但问题的关键在于,无论是特朗普,还是拜登,两者显然都没有想过,美国如果输掉了这场贸易战该怎么办!

胆向何处生

基于自身的利益,特朗普政府选择了与中国展开贸易战,而真正促使他下定决心的关键在于,当时压根就没有人想过美国会输!

2018年,美国的GDP总量是20.51万亿美元,中国的GDP总量是13.41万亿美元。

而贸易战可以看作是一场经济消耗的“马拉松比赛”,“20:13”,怎么看美国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。

因此,出于对美国自身实力的自信,特朗普自然敢与中国打响贸易战,并且咬定了中国肯定会率先低头。

毕竟,当时几乎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是外贸型经济体,中国离不开美国,在美国高举“关税大棒”之后,中国的经济必然会出现巨大的危机。

但结果显而易见,美国的胃口太大,中国满足不了。

谈判不了了之,那就不谈了,一切全部交由GDP和通胀率来进行辩论。

不可否认,美国掀起的这场贸易战,在一开始确实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冲击。
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国经济很快便表现出了自己强大的韧性。

如今,中国依然稳居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,是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。

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的朋友圈,更是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不断扩容,进出口贸易额从2017年的7万亿增长到了2023年的19万亿,翻了2.7倍。

而与之相对的,美国则在这场贸易战中失去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。

原本,美国政府希望的是重构“去中国化”的国际贸易格局,将中国长期压制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。

可事实证明,这场贸易战不仅没有让美国取得既定的目标,反而还失去了重要的中国市场,得到了更高的通胀压力和更复杂昂贵的供应链体系。

就拿贸易逆差来说,特朗普当年掀起贸易战,很重要的一个借口就是希望通过相应的措施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。

可结果呢?

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在2023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达到了1.06万亿美元,几乎相当于2017年时5660亿美元的两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组数据当中,美国对墨西哥的贸易逆差增长了17%,而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额则增长了19%。

所以,从这里不难看出,中美供应链的联系实际上并没有减弱,只不过是在美国“铁墙”的面前多拐了几道弯。

“如果我们不进口,我们就不能出口。”

这是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副会长约恩·戈尔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一句话,恰恰道出了美国现在的尴尬处境。

不管特朗普和拜登怎么夸夸其谈,他们都不能无视的是,激烈的贸易摩擦已经让美国损失了大量的海外市场和就业岗位。

根据“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”和牛津经济研究院在2023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,美国选择与中国终止正常贸易关系,将在未来五年内给美国带来 1.6 万亿美元经济损失,并使美国失去 70 多万个工作岗位。

所以,由此可见,贸易战的发生并没有帮助美国经济复苏,就业机会实现增长。

以至于在环球时报2023年公布的《中美贸易战公众态度调查报告》中,近6成的美国受访民众对美国掀起的贸易战感到失望。

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美国输掉这场贸易战,已经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。

未来何处去

从2021年开始,美国一改往日傲慢的作风,开始接二连三的希望与中国展开对话,寻求所谓的“和解”途径。

这并不是美国决定对中国高抬贵手,而是美国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:贸易战打不垮中国,反而会将自己拖进泥潭。

只不过,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6年之前了,就像古人说得那样:“吃一堑长一智”,有了第一次的教训,中国绝不会再上当!

的确,贸易战的发生确实使得一部分的外资离开了中国,对中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,打击到了中国的经济。

但与此同时,这何尝也不是一个机会呢?

在美国的逼迫之下,中国最近几年加快了在全球产业链中位置的调整,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那些始于最早开放的沿海加工业,陆续朝着中西部、东北转移。

对此,很多人有不同的解读,但真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,说白了就是中国产业链正在从低端走向高端,沿海地区需要承担更加高级的经济任务,自然需要将这部分落后的产业释放出去,在带动中西部发展的同时,给高科技发展腾位置。

另一方面,在贸易战发生之初,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,举步维艰,一度到了山穷水尽之际。

可换个角度来看,美国的做法实际上也坚定了中国科技人“自力更生”的信念。

在原本的世界体系之下,科技生产往往需要很多国家的共同配合,中国也是这体系中的一环。

但美国的所作所为却证明了,这个体系并不是公平的,如果美国想要打压一个国家,可以轻而易举的对这个国家进行“断供”。
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刻机,在这方面,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一直在层层加码,今年年初更是直接命令荷兰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停止对中国的出口。

因此,面对这一切,中国只得从零开始,走向自研的道路。

而今年9月,伴随着中国工信部的一则公告,中国光刻机取得重大突破。

虽然依然与世界顶尖水平存在着差距,但这个差距已经“肉眼可见”。

以至于阿斯麦公司的CEO在接受采访时,担忧的表示:“我们选择孤立的做法,完全是在迫使他们提升创新能力。”

光刻机的成功不是偶然。

类似的胜利相信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。

我们不害怕竞争,相反,我们还欢迎竞争,正如古人说得那样:“居安需要思危”。

美国通过贸易战给中国提了个醒,中国自然要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,一切全都交给时间。

只是不知道,这样的未来,美国到底能不能承受得了!

猜你喜欢

  • 为什么老是有尿流出来(漏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)

  • 猫咪为什么打不开眼睛(小猫咪眼睛分泌物多眼睛睁不开怎么办)

  • 为什么烤的面包有点粘(为什么烤面包里面发黏不太熟?)

  • 为什么cad复制粘贴不了(CAD图纸复制,显示“无法复制到粘贴板”怎么办?)

  • 下水管为什么有个弯头(洗手池的下水管为什么有个弯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