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晋灭亡以后,司马皇族在南方建立了东晋,北方则由一些少数民族统治着,国家陷入长期分裂和混乱之中。
在中国南方,东晋政权虽然不够稳固,时常发生内乱,但总体上保持了南方统一的局面,经济文化也有一定发展。
在中国北方,却是另一种景象,匈奴、羯、氐、羌、鲜卑、汉等民族,先后建立多个政权,相互攻打,政权频繁更迭,你方唱罢我登场,使人眼花缭乱。居于北方地区的人民,自然深受其害,苦难更重。对这一局面,史称“五胡十六国”。
“十六国”时期,是从公元304年李雄建立成汉、刘渊建立汉赵开始,到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为止,共一百三十五年时间。
“十六国”的名称,来源于崔鸿私撰的《十六国春秋》。崔鸿,是今山东夏津县人,是北魏大臣、史学家。崔鸿是历史上第一个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史的人,他撰写的《十六国春秋》,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,可惜原本失没,只有辑补留世。
按照《十六国春秋》的记载,十六国是:成汉、前赵、后赵、前秦、后秦、西秦、前燕、后燕、南燕、北燕、胡夏、前凉、后凉、北凉、南凉、西凉。其实,当时的北方,远不止这些,还有前仇池、后仇池、武都国、武兴国、阴平国、宕昌国、邓至国、冉魏、翟魏、谯蜀、代国、西燕、北魏,等等,恐怕有数十个。
这些政权,有大有小,有先有后,有少数民族建立的,也有汉族建立的。他们大多数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,而且有的地盘很小、存在时间很短。存在时间较长、统治地盘较大的,有七个。他们分别是:奴匈建立的汉赵,羯族建立的后赵,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、后燕,氐族建立的前秦,羌族建立的后秦,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。
公元304年,居于今山西的匈奴人刘渊,以汉朝外甥和汉朝兄弟的名义,打着恢复汉朝的旗帜,建立政权,国号为“汉”,后改为“赵”,所以,史称汉赵或前赵。
刘渊多年居住洛阳,已经完全汉化了。他祭祀刘邦等刘氏皇帝,沿用汉朝的政治、经济政策,尊崇儒学,实行胡汉分治。汉赵于公元316年灭掉西晋,统治北方大部分地区。汉赵政权存在二十五年,被后赵灭掉。
公元319年,羯族人石勒在今河北邢台建立政权,国号为“赵”,史称后赵。石勒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出身的皇帝,他原是汉赵的大将,势力坐大以后,便脱离汉赵,自立为帝,并在公元329年灭掉汉赵,取得了汉赵的地盘。
石勒威猛,是武将出身,却重视文化教育,崇尚儒学,兴办学校,重用汉人张宾。石勒死后,侄子石虎篡位。石虎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,滥杀无辜。他死后,儿子们互相残杀,致使后赵混乱。石虎的养孙冉闵是汉人,他利用民族矛盾,屠胡灭石,灭掉后赵,建立冉魏政权。后赵存在三十三年。
公元352年,趁后赵混乱之际,居于今辽宁一带的鲜卑人慕容儁,率兵挺进中原,灭掉冉魏,建立政权,国号为“燕”,史称前燕,统治了河北、关东之地。与此同时,居于西部的氐族平定了关中,占领长安,建立政权,国号为“秦”,史称前秦。这样,北方并立两个政权。
前秦第三任皇帝苻坚,雄才大略,他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,推崇汉文化,祭祀孔子,推行“休养生息,加强生产”政策,取消胡汉分治政策,促进民族团结,前秦一度出现强盛景象。公元370年,苻坚灭掉前燕。前燕存在十八年。苻坚又灭掉前仇池、前凉、代国等割据政权,统一了北方。
苻坚雄心勃勃,又想吞并东晋,实现全国统一,不料淝水兵败,遭受重创,大伤元气。已经归附的各少数民族政权,纷纷独立,北方又重新陷入四分五裂。“十六国”时期众多小国,大部分是这个时候建立的。
公元384年,羌族首领姚苌反叛前秦,擒杀苻坚,建立政权,国号仍然称“秦”,史称后秦。后秦与前秦打了十年,最终由姚苌的儿子姚兴灭掉前秦,占据关中,定都长安。前秦存在四十四年,后秦存在三十四年。公元417年,后秦被东晋所灭。
也是在公元384年,前燕皇帝慕容儁的弟弟慕容垂,脱离前秦,恢复燕国,史称后燕。慕容垂具有传奇色彩,他为前燕立有大功,却不被其所容,只得归降前秦。前秦崩溃之时,慕容垂借机独立,登基称帝。后燕存在二十三年,后因内乱,被北燕所灭。
公元386年,居于今河北内蒙交界的鲜卑拓跋部的拓跋珪,宣布恢复代国,不久改国号为“魏”,史称北魏。当时,拓跋珪只有十五岁,而且实力弱小,地处僻远。可是,拓跋珪自幼经受磨难,具有雄才大略。他励精图治,实行一系列改革,实现北魏强盛。他推崇儒学,学习汉人治国经验,设置五经博士,增加太学生三千人。拓跋珪还发展佛教、道教,做为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。拓跋珪采取了正确的扩张策略,他不与南面势力较强的后秦、后燕争锋,而是致力于在北面发展势力,扫灭诸多分散的部落,得以较快地增强了国力,然后,再与后秦、后燕争霸中原。
公元409年,拓跋珪死后,儿子拓跋嗣继位。拓跋嗣具有儒者风范,他推崇儒学,重用汉人崔浩,选贤任能,使北魏实力进一步增强。拓跋嗣率兵逐鹿中原,平定青州、兖州、豫州,渡过黄河,夺取了黄河南岸要地。
公元423,拓跋嗣病逝,儿子拓跋焘继位。拓跋焘更是雄才大略,继承并光大了前辈事业。他禁止佛教,而以儒家思想治国,继续重用崔浩,提拔大批汉人担任官职。拓跋焘文治武功,政绩卓著。他率军陆续灭掉胡夏、南凉、北凉、北燕等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,驱逐柔然、吐谷浑,又远征西域,降服西域诸国。偌大的北方,全部落入北魏之手。
公元439年,北魏最终统一北方,结束了混乱的“十六国”时代。此时,南方的刘裕,已经废晋建宋,南方和北方之间,形成对峙,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。
北魏能够统一北方,关键的因素是,拓跋珪、拓跋嗣、拓跋焘祖孙三代接力奋斗、共同努力。而其他诸国,往往是虎父犬子,传到二代、三代就玩完了。
可见,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,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,接力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