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候,人们走在乡间小路上,常常会听到潺潺的流水声。顺着声音望去,只见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而过,水流哗哗作响,欢快地跳跃着,仿佛在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。这样的小溪,在我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的称呼——镪水。
读音:【qiāng shuǐ】
"镪",形声字,从金,昂声。本义指盛水的金属器皿,引申为水流的声音。
"水",指江河、湖泊等地表水体,也泛指液体。
qiǎng(1)通“繦”。钱串,即穿钱的绳子。引申为成串的铜钱。也泛指钱币
(2)又如:镪道(输送财赋的道路)
(3)银子或银锭 [silver;silver ingot]。如:镪宝(银锭)
另见 qiāng
(1)古代的一种农具,“枪犁”或“戗犁“
这两个字组合起来,镪水,指具有强酸性质的液体,如硝镪水(硝酸)、硫镪水(硫酸)、 盐镪水(盐酸)以及强酸的混合物。
字义
1. 指称发出清脆悦耳声音的小溪、小河,常用来描绘山间溪流的美景。
2. 形容水流敲击物体发出的声响,如泉水落在石上的声音。
3. 比喻悦耳动听、富有韵律的声音,如"镪水般的歌声"。
在古代诗词中,"镪水"多用于描绘山水美景,抒发诗人的情感。
"万壑有声含晚籁,数峰无语立斜阳。棠梨叶落胜于花,青枫镪水流无尽。"——[唐]孟浩然《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》
诗中写到枫叶飘落在镪水中,溪水叮咚作响,奏响了一曲动听的秋日乐章,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。
"汲井漱寒齿,清心拂尘服。闲持贝叶书,步出东斋读。真源了无取,忘迹世所逐。遗言冀可冥,缮性何由熟。道人庭宇静,苔色连深竹。日出雾露余,青松如膏沐。澄江倒芙蓉,菡萏映柳绿。惆怅远公心,清夜梦授手。"——[唐]柳宗元《晨诣超师院读禅经》
诗中写到清晨来到寺院,在幽静的环境中诵读佛经,通过描绘寺院周围的景致,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祥和。其中"澄江"两字,正是用来比喻寺院前的溪水清澈见底,溪水流淌发出的声音如同镪水一般动听。
在现代汉语中,"镪水"已经很少使用,多见于一些文学作品或古典诗词的引用中。但其所描绘的意境,依然令人向往。
1. 山水游记:游记作者在描绘山间美景时,常常会提到"镪水",用来渲染溪水的动听。如"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,耳边不时传来镪水的流淌声,清脆悦耳,仿佛大自然在吟唱着动人的乐章"。
2. 诗词创作:一些现代诗人在创作时,也会借鉴古人的写法,用"镪水"来比喻美妙的声音。如"琴声如镪水,潺潺入梦来"。
3. 音乐领域:在音乐创作或音乐评论中,"镪水"有时会被用来比喻悦耳动听的旋律。如"她的歌声如同镪水,清澈悦耳,令人陶醉"。
跟"镪水"类似,有一些汉字也常用来描绘水的声音,传递出一种美妙的意境。
潺潺:形容水流的声音清脆悦耳,与"镪水"的意境相似。如"潺潺溪水,淙淙涧水"。
淙淙:形容水流湍急时发出的声音,较"潺潺"稍显急促。如"泉水淙淙,松风萧萧"。
涓涓:形容水流细小而连续,有滴答之声。如"涓涓细流,滴滴入耳"。
潺湲:形容水声清越,流动不息。如"水潺湲兮春风,鸟飞鸣兮上林"。
泠泠:形容水声清脆、悦耳动听。如"泉水泠泠,山色空蒙"。
洋洋:形容声音宏大充满,也形容水势浩荡。如"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"
澎湃:比喻声势浩大,气势磅礴。如"人生自古谁无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",澎湃之情溢于言表。
"镪水"所描绘的美景,如同一幅幅山水画卷,令人神往。在万物复苏的春天,不妨去山间寻一处清澈的溪流,倾听镪水的声音,让心灵也随之变得澄澈明净吧。